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无数革命先烈怀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崇高信念,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与人民幸福,毅然奉献生命、书写忠诚,铸就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铁岭关下的枫桥打响了解放苏州的第一枪。为进一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要求,进一步强化支部党员及后备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师生联合党支部,开展“铁岭雄关忆初心,支部携手共前行”主题党日活动,共赴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铁岭关战斗史迹陈列馆等,以实地研学、互动交流的方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敢为人先、坚韧担当”的精神力量,在红色土地上书写“青春向党、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

一、寻迹革命星火,感悟革命先烈的初心力量
百年雪松,傲然挺立。下午2时许,党员们首站抵达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也是乐益女子中学的所在地。作为苏州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这里曾是苏州早期革命活动的“红色心脏”。

姑苏大地燃起革命之火.1925年9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校秘密成立,成为苏州第一个党组织,由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等人领导。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后,苏州人民展开了支援上海工人的募捐活动,更是有小学生拿着竹筒在街上收集募捐。那一刻,我们好像回到了那个时局动荡但是工农人民的心紧紧相依的年代。

革命烈士百折不挠。同志们一起观看了张冀牖先生建校与组织建立苏州独立支部的艰辛过程。面对当时极端险恶的环境,年轻的革命者团结带领在苏州的党员、团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正因为有无数个共产党人的忠贞不渝和拼死相搏,中共苏州地方党组织在其后更加严酷的斗争中虽数次被摧毁破坏,但总能坚强地重建恢复和发展,成为苏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的领导核心力量。

张冀牖先生90多年前栽下的雪松,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变迁,依然傲然挺立,郁郁葱葱,见证着革命精神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二、叩访铁岭关隘,传承“铁血铸盾”的使命担当
接着,党员们转赴铁岭关战斗史迹陈列馆参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关隘,曾是苏锡常地区的军事要冲,更因1937年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浴血奋战而被载入史册。沿着斑驳的古城墙拾级而上,弹痕累累的炮台、锈迹斑斑的弹壳、褪色的战旗,将大家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轻的新生代党员在先人精神的感染下,也希冀着担当新时代党员的责任。

三、支部共建传薪火,携手奋进向未来
“从乐益女中的煤油灯到今天的智能终端,变的是技术载体,不变的是信仰之光。”苏大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四支部书记王丹在总结中强调,“期待双方党支部在共建中共同成长,携手进步,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生代党员力量!”
夕阳西下,两校党员面向党旗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瞬间,苏州独立支部旧址的雪松与新落成的铁岭关城门遥相辉映,恰似历史与未来的深情对话——先烈以热血浇灌理想,吾辈以科技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