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训练场上口号嘹亮、步伐铿锵,一抹抹“迷彩绿”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而在这一火热画卷旁,还有一道同样动人且不可或缺的风景——他们是由部分因身体原因见习的同学组成的军训后勤支援团。他们虽未直接列队操练,却以真诚的服务和默默的奉献,构成了军训旅途中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军训是新生大学必修课,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集体精神与责任意识的培育场。为实现“全员参与、共同成长”,学院创新组织方式,将暂时无法参训的同学凝聚起来,成立了一支组织有序、运行高效的后勤支援团队。他们分别编入五个功能小组,以实际行动支援训练,服务他人,在不一样的“战位”上实现了自我价值。
物资管理组——移动保障,精准支援
每日清晨,他们最先抵达训练场,清点、搬运和分发饮用水与防暑物资,默默守护每位同学的健康。贴心地为教官扩音设备充电,保障训练指令清晰传达。他们是训练场上的“流动的能量站”。
通讯报道组——定格瞬间,传递声音
持相机穿梭于各个连队,捕捉训练的坚毅、互助的温暖与青春的闪光;执笔书写战地快讯,剪辑动人视频。他们是故事的记录者、氛围的营造者,将军训记忆铸为永恒。
爱心服务组——暖心陪伴,守护安全
时刻关注队伍状态,及时搀扶体力不支的同学,迅速对接医疗支持,成为训练场边最安心的“守护站”。他们的存在,让严格的训练增添了人文的温度。
卫生组——整洁环境,凝聚作风
自觉维护训练场地整洁,细心整理同学们的物品。一收一放之间,体现的是纪律,养成的是作风。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
设施保障组——搭建港湾,默默奉献
每天肩扛手抬,架设帐篷、整理器材,为大家撑起一片休憩的阴凉。他们最早到来,最后离开,用汗水为大家筑起“临时之家”。搬运的每一桶水、记录的每一个镜头、搀扶的每一次伸手、整理的每一处角落——都是这群见习学子以“服务”书写的独特军训答卷。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向集体,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着力推进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学院不仅注重训练规范与动作统一,更高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成长收获;不仅锤炼学生强健的体魄,更注重锻造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与能力。在此过程中,全院学子各尽所能、全力以赴,共同谱写了一曲昂扬奋发、团结奉献的青春乐章。